毛纪(1463~1545)字维元,掖县(今莱州市)城里人,历任明朝重臣侍学士、学士、户部侍郎,正德十年(1515)由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旋迁户部尚书,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有《鳌峰类稿》、《海高集》、《归田杂识》等著作,还纂修成第一部《莱州府志》。
吕海寰(1843~1927)字镜宇,掖诚(今莱州市)西南隅村人,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等职、“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到“大清红十字会”直至中国红十字会的会长;著有《奉使金鉴》60卷,补辑40卷《庚子海外记事》4卷。
邱丕振(1885~1914) 原名天作,掖县(今莱州市)大珍珠村人,曾留学日本,190 7年加入同盟会,兄弟四人投身辛亥革命,捐资十万元组织军队;1912年1月光复登州、黄县(今龙口市),任鲁军北伐队司令兼主持山东军政分府事宜;1913年密组革新会讨袁,被袁世凯逮捕,1914年9月8日被枪杀于济南西门外。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路旺镇祝家村人,幼年曾随母乞讨,后当酒店伙计, 18岁时闯关东,又在赌局当镖手,与流氓、扒手为伍。曾参加日俄战争当过土匪,继而流落到海参崴,当了华商总会门警的小头目。辛亥革命爆发,当上光复军骑兵团长。 1913年投靠直系军阀冯国璋部任师长。1922年投靠奉系军阀张作霖,先后任高参、旅长、副军长、军长、苏皖鲁三省剿匪司令等职。1925年,被段祺瑞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横征暴敛、淫乱贪杀,勾结日寇,穷兵黩武。1928年企图阻挡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而被彻底打垮,后寓居日本。1932年9月3日窜回山东被韩复榘派人刺杀于济南火车站。
吴化文(1903~1949)字绍周,南十里李家村(今铁民村)人,1920年投冯玉祥,后投韩复榘,升任师长;1943年投降日军,任日伪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1945年8月,被蒋介石改编, 任军长;1948年9月在解放济南战役中经过争取,率部起义。后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
郑耀南(1908~1946)掖县(今莱州市)平里店郑家村人,1928年入党,1930年中共掖县委员会建立后任书记,创办党刊《红星》。1938年3月8日,领导了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历任支队长、团长、旅长等职。1939年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调任中央社会部军事室副组长。1946年4月23日,病逝于延安。
王式廓(1911~1973)字子容,西由街西村人,当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总动员》、《保家卫国》、《台儿庄大捷》、《游击队员》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平型关大战》、《二流子的转变》、《井岗山会师》、《血衣》等。
虞棘(1916~1984)原名于家骧,字德骥,路宿村人,著名戏剧家。1938年任三支队抗日剧团团长,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支队国防剧团团长,胶东文联常务委员。 1949年出席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剧协理事。代表作有《李秀成之死》、《雨过天晴》、《改邪归正》、《解放之路》、《群策群力》、《气壮山河》、《三世仇》等。
马杰(1919~1975) 字辅庭,前洪沟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 4年历任县委军事部干事、 县大队政委、县独立营政委、掖南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 1945年10月任山东第六师十五团政治处副主任, 1947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1952年任师副政委、政委,1958年4月任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 1961年5月任军副政委,1964年6月任军政委,同年晋升少将军衔,1972年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兼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