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365计划”结束 讲述“月宫”这一年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19/02/10 - 23:46
分类

  “对于身处太空的宇航员来说,每延长一天,都是极端的考验。这次实验所积累的数据,将会对未来保障我国载人登月、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持。”人机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浚介绍,“月宫365”长时间的密闭生存实验获得的生理和心理数据,以及研究建立的调控措施和技术,将为未来的星球基地探索活动人员的健康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刘红谈道,“我们将在总结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站、月球/火星探测器搭载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装置研制,争取搭载机会,通过天地对比分析,获得矫正参数和模型,进一步为该项技术应用于太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余敏参与采写)

  “月宫”里他们说

  入住“月宫”头一件事儿就是做午饭,再也不能享用学校食堂里的各种料理了,所有食材都需要现采现加工。

  ——刘 慧

  每天忙碌并快乐着!如果不是在月宫舱里学习做馒头,可能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做馒头,有些事情只有去尝试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刘佃磊

  作为“月宫一号”植物舱Ⅰ的“家长”,我每天晚上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巡查,也就是“查寝”。我一声令下,30个“寝室”的每一批小麦依次“报数”。OK,任务完成,她们继续茁壮成长。我呢,就关舱门回去准备睡觉了。

  ——高 寒

  骑动感单车是我们的休闲运动之一。我们的运动场地空气清新、环境舒适,在这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举两得!

  ——胡静婓

  不知不觉中,我们二组小伙伴们进舱已经三个月了,小伙伴们的头发也都长了,再过一段时间估计就能扎小辫了。于是,两个女生摇身一变,成功过了一把理发师的瘾。

  ——刘光辉

  初始觉得新鲜,如同马拉松初期兴奋不觉累;后来劳作时间逐渐变长,如同跑5公里后步伐的沉重与累意袭身;久之,熟能生巧,劳作时间又变短且趋于平稳。

  ——伊志豪

  像是生活在“桃花源”,工作地和休息地紧挨着,远离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从采摘、磨面、和面到炒菜都亲手操作,自给自足,绿色健康。

  ——褚正佩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间卧室,面朝舱Ⅱ,春暖花开。

  ——王 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