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肯鲍尔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外脚背之王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被FIFA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法国《队报》,德国《踢球者》,英国《世界足球》,意大利《罗马体育报》公认为外脚背技术——Trivela的创始人。 他是第一个将此项技术完美熟练的运用到传球、过人、射门、任意球等各个技术动作的球星。最早以影像资料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在1966年世界杯,当时年仅20岁的新人王贝肯鲍尔运用这项新奇技术亮相整个世界。到1970年世界杯贝肯鲍尔已经将这项技术施展到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也给世界足球技术的发展运用带来划时代的意义,后辈们纷纷学习效仿。足球外脚背技术是非常炫目华丽又兼顾实用的足球技术动作,深受广大球迷和足球爱好者的喜爱。

贝肯鲍尔所创的外脚背绝技分为四种:

贝肯鲍尔式传球——足球技术动作Trivela,俗称“贝肯鲍尔式传球”,中文可以理解为“外脚背高弧度传球”,这种技术对小腿力量以及外脚背能力要求极高,外脚背高弧度传球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绝技之一,这样的传球动作使出来非常具有观赏性同时又兼顾实用性,因为这样的技术动作非常诡异迷惑性极大,对方球员无法按照常规传球动作的规律猜出你的意图和出球方向。

外脚背拨球过人——在对方上前逼抢时,用外脚背轻轻拨球绕开防守队员,顺势启动过人。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如闲庭信步般优雅。

外脚背拨射——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右脚球员在球门左侧面对空门或者说射门把握比较大时,不用左脚,又不想转身用右脚脚弓射门,这时只要用右脚外脚背轻轻一拨,球应声入网。贝肯鲍尔在1966年世界杯用此技术动作打进了经典一球。

外脚背任意球——贝肯鲍尔不用长距离助跑仅原地摆腿用外脚背搓射、抽射的任意球技术在如今已经失传。此技术动作对小腿力量和外脚背功力实在要求太高,要用外脚背瞬间发力搓出大弧线或者落叶球打进球门。

位置创新

自由人的诞生过程是特殊的,它并不完全是足球战术渐进的产物,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现了能力超群、多才多艺的杰出球星,从而触发了传统角色质的飞跃,它体现了“一专多能”“人尽其才”的足球最高境界。

清道夫说法来自意大利人的“链式防守”,根本目的是加强防守,但贝肯鲍尔施予这个位置“自由”不仅限于后防线,他把“自由”的领地延伸到整条中轴线覆盖全场,在德国人严谨的战术体系中,自由人是唯一的例外。贝肯鲍尔的突然插上,打破了攻守平衡,使德国队拥有“多出的一人”。但自由人对各方面能力和大局观要求极高,这也是德国队后来很难复制贝肯鲍尔的原因,只有安排两位球员分别担任攻守不同的工作。

荷兰人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在1974年突然横空出世看上去变化无端,难以应对。但贝肯鲍尔还是研究透了这一打法,镇定的对队友们说:“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绝对,任何战术打法都会有其弱点。”他发现荷兰队的漏洞在于进攻转向防守的一瞬间,后场两翼是空虚地带,但荷兰人就地逼抢且回防很快,这一漏洞稍纵即逝,德国队似乎天生就是“全攻全守”的克星,他们拥有两大法宝:最优秀的自由人贝肯鲍尔以及严谨的战术纪律和闪电般的反击推进速度,也才有了快对手一步的可能,能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形成打击瞬间击溃对方。

贝肯鲍尔开山立派创立自由人之后,自由人战术流行整个世界,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欧洲包括南美部分国家如1978年梅诺蒂执教的阿根廷,打的就是自由人的1333阵型,那个1就是自由人,比如后辈萨默尔、意大利的巴雷西、阿根廷的帕萨雷拉就是类似这样的自由人角色。但足球历史真正的“自由人”只有贝肯鲍尔一人,其他的只能算是“清道夫”。不能因为其中某个人在某一场或几场比赛中助攻进了几个漂亮球就说他“自由”。他们的角色与贝肯鲍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都有明确的防守任务,多数时候战术都要求他们处于除守门员外防守的最后一线。助攻只是偶尔为之,绝不像贝肯鲍尔那样以统筹球队攻防运转为己任。

贝肯鲍尔不需要战术来适应他,他有一种奇特的本能去适应瞬息万变的战术变化,他自己就是一套战术体系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并且最终取得巨大成功。这种天赋的战术敏感性是后来之人所不具备的。1989—90年的马特乌斯身上曾经或多或少闪现过贝肯鲍尔的影子,但后来现代足球战术的严谨性和模式化就磨灭了他“自由”的灵光一闪。贝肯鲍尔式的“自由人”是当今足球战术中所不可复制的,因为没有人具备贝肯鲍尔那样全面的个人能力。自荷兰队1974年打出全攻全守之后,连前锋都被派以盯人之类的明确防守任务,边后卫甚至中后卫也肩负起明确的进攻职责,除守门员外,都有明确的战术跑位要求,不可能再允许贝肯鲍尔那种自己随着场上的形式变化去找位置的特殊球员。“自由人”正是贝肯鲍尔伟大之处,也是德国足球的深奥之处。

战术革新

贝肯鲍尔自1974年世界杯首场比赛后兵谏主教练赫尔姆特·绍恩,德国队在他的率领下一路夺冠所摆出的阵型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352”阵型的雏形。

“1+3+5+2阵型”,在传统上阵型的表达方式是后场-中场-前场,即用不同场区的人数来表示不同的阵型。因为守门员位置特殊且固定,所以平常在阵型的表达上会将守门员省略掉,直接从后卫球员算起,故常称“352阵型”。352阵型的特点是这种阵型是3后卫,5中场,2前锋。在中场投放了5名球员,中场人员相对占优。采用这种阵型的球队,一般是实力强于对手,运用压迫式打法向对手施加压力。这是即使队中没有像贝肯鲍尔那样个人能力强大的“自由人”但通过明确的球员分工也能实施的强大战术,具有推广普及性。

“得中场者,得天下”正是贝肯鲍尔率先提出的战术理念。3个后卫可以采用盯人或者区域防守体系,而中场的5名防守球员多采用双后腰加两个边前卫和一名前腰的配置。突前的两名前锋可以和身后的前腰一起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配合默契可以打出流畅的配合以撕破对方中路密集的防线。这种阵型因为只有3名后卫,所以3名后卫除了本方在前场有威胁的定位球外通常是不会助攻的,以保证随时都有3名后卫留守本方半场,而双后腰之一在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参与进攻,先在中场树立一道屏障,阻碍对方反击的速度,有利于本方球员回防。而在全面退守的时候,两名边前卫可以退守到边后卫的位置,与3名中后卫和两名后腰组成多达7人的防守体系,形成5-3-2。这种阵型在进攻时是3-5-2,甚至是3-4-3,防守的时候形成5-3-2或者5-4-1,进可攻,退可守,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攻守平衡,而且阵型还很有弹性。中场的5名队员,在人数上也占有优势。不过3-5-2阵型也有它的缺陷,就是它的边路。因为边路只有一人,所以对边路球员的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技术全面、能攻能守,还要有充沛的体能。而仅有的3个后卫也不能占据整个后场,特别是在诸如比较宽阔的球场进行比赛的时候,边路的空挡就更大,而且3后卫体系对中间清道夫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352阵型的打法经过多年的演练和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各个时代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足球传统强国都纷纷效仿受益匪浅。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主教练比拉尔多大胆地采用了3-5-2阵型的变体5-3-2为主流。因为墨西哥世界杯基本都在中午开球,高原反应和炎热的天气导致欧陆化的踢球难施其技,比拉尔多认为每队只用2名前锋,所以他用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名清道夫已绰绰有如。这样就可以释放一名后卫到中场,于是阿根廷在后防稳固的基础上加强中场的压迫力,五个中场的打法带来了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场的齐全,前、后、左、中、右,中场的每个位置都有了具体分工,队员配备更完善。这个阵容当时在一定程度上让阿根廷人又同时发现了明星战术的好处,那就是所有的队员同时围绕马拉多纳展开行动,这让阿根廷第二次夺取了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