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回到领地后的德川家康,原本欲打着替织田信长复仇名义讨伐明智光秀,但被织田信长的家臣丰臣秀吉抢先一步,从而放弃进军京都转而坚定了东进的决心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德川家康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后与后北条氏交战,最终与北条军达到和睦状态(天正壬午之乱)。

至天正十一年(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拥有一百万石实力的大大名。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于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浜松后,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后,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臣服秀吉

主词条: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田原之战

在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以丰臣秀吉和家老笔头柴田胜家为首。天正十一年(1583年)丰臣秀吉在贱岳合战大败柴田胜家,不久攻下了胜家的居城北之庄城,接着与织田信长次男织田信雄同盟消灭了织田信长三男织田信孝的势力。天正十二年(1584年),织田信雄与秀吉决裂,德川家康遂与织田信雄维持同盟,以保持他与丰臣秀吉对决的正义性,因为他是以保护织田信长之子的名义对抗丰臣秀吉的。同年,丰臣秀吉出兵,两军在尾张国的小牧和长久手交战(小牧·长久手之战),丰臣秀吉军十二万余,德川家康织田信雄联军约三万,因为丰臣秀吉突袭别动队为德川家康识破,因而丰臣军阵亡池田恒兴、森长可、池田元助。

战况对德川军有利,其后丰臣秀吉无意再打而退兵,改

为攻打织田信雄的伊势国,织田信雄向丰臣秀吉投降。不久,德川家康突然向丰臣秀吉提出讲和,因为织田信雄投降,因而失去了与丰臣秀吉决战的意义。并将年仅十二岁的次男德川秀康送往大坂城作为人质,但仍与丰臣秀吉保持着不敌不臣的关系。随后,丰臣秀吉在越中迫使佐佐成政投降,又平定了纪伊国的杂贺众,还在四国征伐中取得胜利。德川家康方面,派遣大久保忠世及鸟居元忠攻打上田城,被真田昌幸击败。此外德川重臣石川数正突然投奔丰臣秀吉。在众多对德川家康不利的情况下,丰臣秀吉尝试诱使德川家康成为其家臣。丰臣秀吉最初将他的妹妹朝日姬嫁给德川家康作为正室,德川家康却无意臣属;不过当丰臣秀吉将他的生母大政所送往冈崎城作为人质之后,德川家康感受到丰臣秀吉议和的诚意,因而决议臣属,10月26日到达大坂城,27日正式从属丰臣秀吉。而他在丰臣阵营也得到了丰臣秀吉的礼遇。

同年11月,德川家康回到浜松城,接着将他的居城迁移至骏河的今川馆,并改其名为骏府城。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天正十七年(1589年)后北条氏拒绝臣服丰臣家,于是丰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讨伐北条。德川家康在支援战线上有不少功劳,最终北条氏在小田原城被包围一段时间后投降。关白丰臣秀吉就此统一日本。战后德川家康转封关东,领有相模国、伊豆国、武藏国、上野国大部、下野国小部、下总国、上总国(至关原之战时,约为二百五十五万七千石),改建江户城为居城。德川家康移封关东之事一宣布,内藤清成便奉德川家康令,率领大谷庄兵卫、村田右卫门等人,正式接受城池。天正十八年(1590年)八月初一,德川家康踏上了决定他后半生命运的江户土地。

虽然丰臣秀吉在两年后出兵朝鲜(文禄·庆长之役),但是丰臣秀吉允许德川家康不用出征,原因是扫平领地内的后北条氏残党。德川家康在战争期间只在名护屋城作守备的工作。期间德川家康对领土进行检地,并累积日后掀起全国大乱的关原合战的实力。

关原合战

主词条:五大老、石田三成、关原合战

庆长三年(1598年),两次侵朝失败的丰臣秀吉病逝,继承人是

只有六岁的无法理政的幼子丰臣秀赖。丰臣秀吉于病逝前设立的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开始运行,德川家康为五大老首席。大坂城(即丰臣本家)的实权逐渐掌握在丰臣秀赖生母淀殿及其宠臣手中,丰臣家内部逐渐分裂为以淀殿为精神领袖,石田三成为首的近江派(文吏派)和以丰臣秀吉正室北政所为精神领袖,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将为首的尾张派(武功派)两大闺阀,两派之间逐渐开始了明争暗斗。根据丰臣秀吉的遗嘱,德川家康以五大老首席的身份代理国政,前田利家则担任丰臣秀赖的庇护人。

但德川家康随后开始着手谋求天下,庆长四年(1599年),前田利家去世,德川家康逐渐暴露自己夺取天下的野心。同年在大坂城祝贺丰臣秀赖时,德川家康察觉了对自己的暗杀计划,主谋者是前田利长、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及土方雄久。大坂城内要求讨伐前田利长的声势高昂。德川家康在准备出兵之际,前田利长将他的生母芳春院送往江户城成为人质,事件得以平息。总之,德川家康降服了前田家,并通过拉拢北政所取得武功派诸侯的好感,广泛与武功派诸侯私下结亲,逐渐成为武功派的“后台”和北政所仰赖的丰臣家的“捍卫者”,从而利用武功派和文吏派之间的矛盾削弱丰臣家的实力。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病逝前,安排与部分大名进行婚姻,又在丰臣秀吉死后,私自分封领地;因此开始造成其他中老和奉行的不满,尤以石田三成为甚。石田三成的行动惹来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加藤嘉明,细川忠兴,黑田长政,池田辉政,浅野幸长七将袭击。石田三成提前洞察后逃至自己的政敌德川家康在伏见的公馆内,两个聪明人之间就开始了博弈,石田三成料定德川家康不会杀他,德川家康考虑到未来必然爆发战争,所以需要石田三成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使矛盾激化促使全国大名表态站队,进而德川家康便可以通过战争消灭对自己有二心的大诸侯,故而石田三成的存在会促使憎恨石田三成的武功派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帮助德川家康夺取天下的棋子,综合以上考虑德川家康也庇护了石田三成,命其闭门反省。在德川家康安排下,石田三成在佐和山城隐居。德川家康继续在伏见城及大坂城执行政务。

不过,不满德川家康的声音并没有减退,户泽正盛汇报东北地方

大名、五大老之一上杉景胜积极进行军备,行动极不寻常,德川家康派遣使者要求上杉景胜汇报甚至迫使上洛。上杉景胜没有理会警告,而且其家臣直江兼续写了《直江状》指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看过后大怒,终发表讨伐上杉景胜的宣言。虽然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以及三中老的中村一氏及生驹亲正要求中止出征,但德川家康决意行动,庆长五年(1600年)6月16日由大坂城出发,并于于7月2日到达江户城。而被革职的石田三成却私下联合其余奉行以及位列五大老的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及其他反对德川家康的诸侯密谋起兵,当德川家康前往会津途中,以毛利辉元为名义领袖的西军在关西组建成立。并且很快在畿内地区起兵,并占据大坂。庆长五年(1600年)7月18日,西军包围伏见城,并开始进行攻击。7月24日,德川家康抵达小山的时候,斥候汇报了石田三成起兵的举动。德川家康于次日进行小山评定,大部分的随行大名支持德川家康的行动,并立即折返到江户城。8月1日,西军经苦战攻下了伏见城,死守了伏见城十五天之久的德川老臣鸟居元忠剖腹自尽。东军则随即进攻美浓,消灭西军方的织田秀信,双方在美浓地区对峙。8月,德川家康回到江户城,并派遣先锋部队在东海地方及东近畿地方交战。德川家康坐镇江户观望局势,在确信在伊达政宗、最上义光和佐竹义宣的攻击下,上杉景胜无法对关东产生威胁以后,德川家康便与其子德川秀忠从江户出发,共率军6.8万,德川家康于当年9月1日挥军美浓,并于9月14日到达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