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系统原则:每个机械产品都可以看做一个待定的技术系统,设计产品就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求出功能结构系统,通过分析、综合与评价决策,使产品达到综合最优。

▲收敛原则:为了寻求一个崭新的产品,在构思功能原理方案时,采用发散思维;为了得到一个新型产品,则必须综合多种信息,实行收敛思维。在发散思维基础上进行收敛思维,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优化原则:这属于广义优化,包括方案择优、设计参数优化、总体方案优化。也就是高效、优质、经济地完成设计任务。

▲继承原则:将前人的成果,有批判地吸收,推陈出新,加以发扬,为我所用,这就是继承原则。设计人员悟性地掌握继承原则,可以事半功倍进行创新设计,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去解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效益原则:设计中必须讲求效益,既要考虑技术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时间原则:加快设计研制时间,以抢先占领市场。同时,在设计时,要预测产品研制阶段内同类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保证设计的产品投入市场后不至于沦为过时货。

▲定量原则:在方案评选、造型技术美学、产品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等的评价,都尽量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

▲简化原则:在确保产品功能前提下,应力求设计出的产品简化,以降低产品成本,并确保质量。在产品初步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尤应突出运用这个基本原则。

▲审核原则:要实现高效、优质、经济的设计,必须对每一项设计步骤的信息,随时进行审核,确保每一步做到正确无误,竭力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感性因素

感性工具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机工学和美学的成果,科学地增加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

(1)通过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设计来体现产品的感性。如良好的工具把柄设计使对受压不敏感的手掌和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处来承受力的冲击,logo网指出,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了局部压力强度;有些工具的握柄上做了指槽,这种固定了手指位置的指槽反而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手感好”。

(2)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大产品的感性成份。在选择材料制作产品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件时,不能仅以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做评定,而且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作为尺度来评价。研究指出,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属、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来说,与人类越接近的东西,越令人感到亲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3)通过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表现产品的感性。产品之美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合理的人机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美和由外观形态产生的外在美。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优美”其丰富的内涵也包括了变化中的审美因素,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与产品视觉形象的和。谐化为审美因素。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

(4)通过对物的生命现象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产品感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法。物体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物体形态的生命力实际上是物体本质的外泄形式。

造型基础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汤军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02291923

定价:29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12-7-13

图书简介:

本书基于现代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突出现代产品造型设计所涉及的系列问题,从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训两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工业设计在造型过程中基本的思考点以及思考路径。内容包括现代造型设计基础的意义及学习方法,工业设计造型形式美的表现特征和造型价值,从实践中提取综合造型设计的思维方法,仿生设计的概念及方法,造型的认知,产品造型材料和加工工艺,产品造型的语义表达,设计思维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前面的部分章节中安排了创新设计的测试题,以便学生检验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每个章节后面的思考题和课题研究制作,则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研究和思考一系列解决产品造型的问题,以便理解设计的真实目的,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的思考题中还附有课题案例分析,以便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设计思路。
  本书理论方法与实践并重,特别强调在课题制作过程中对设计知识的传授,图文并茂,适合作为工业设计的实训教材以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书。

目 录

第1章绪论

1.1产品设计综合造型基础的概述

1.1.1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的定义

1.1.2设计基础与构成

1.1.3设计基础与设计的关系

1.2工业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过程

1.2.1传统的设计基础教学

1.2.2“三大构成”的基础造型教育

1.2.3现代工业条件下的基础造型教育

1.3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的教学目的

1.3.1关于设计思维

1.3.2设计能力的培养

1.4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5文化背景和设计观念的问题

思考题

第2章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的内容

2.1产品功能各因素与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的关系

2.1.1从具象形到抽象形

2.1.2自然形态的采集

2.1.3形象的抽象化

2.1.4形态的构成

2.2形态的限制性

2.2.1形态对功能的满足

2.2.2基本形体分析

2.3从构成到设计基础

2.3.1逻辑形的构成方法及手段

2.3.2机能与材料的构成方法及手段

2.3.3情态形构成的方法及手段

2.4产品造型的形式美及其表现特征

2.4.1造型的体量感

2.4.2造型的动感

2.4.3造型的秩序感

2.4.4造型的稳定感

2.4.5造型形态的独创性

2.5产品造型与使用价值

2.6产品造型与经济价值

2.7产品造型与竞争力

思考题

课题研究


  第3章造型设计的思维方法

3.1设计与概念

3.1.1设计概念的内容

3.1.2概念与概念的形成

3.1.3概念的概念化

3.1.4概念的符号性

3.1.5概念与创造思维

3.2设计思维中涉及的形体概念

3.2.1设计思维的基本着眼点

3.2.2满足功能的形体

3.2.3基本形体分析

思考题

测试课题

第4章自然进化与形态仿生

4.1自然界的设计

4.2学会观察与学习自然

4.2.1认识和观察自然界

4.2.2分析和研究自然界

4.3关于仿生学

4.3.1形态生存与仿生行为

4.3.2仿生学

4.3.3仿生设计的实践

4.3.4仿生设计的发展趋向

思考题

课题研究

第5章产品造型与形态构造


  5.1造型与构造

5.1.1造型与构造的认知

5.1.2产品结构的类型

5.1.3形态与结构的关系

5.2造型与机构

5.2.1什么是机构

5.2.2造型与机构的关系

5.3结构与产品造型的创新

思考题

课题研究

第6章产品造型的语义表达

6.1产品语义学的起源与发展

6.2造型语义的意义

6.3造型语义的应用

6.3.1造型的指示性

6.3.2造型的说明性

6.3.3造型的象征性

6.4“感知精度”在造型中的应用

6.4.1造型形体之间形成的感知精度

6.4.2造型形体之间适当的细部处理形成的感知精度

6.4.3造型表面处理形成的感知精度

6.4.4文字、商标在形体表面的合理安排所造成的感知精度

6.4.5造型材料自身造成的感知精度

思考题

课题研究

第7章产品造型与材料

7.1形态塑造与材料的关系

7.1.1材料的属性对形态塑造的影响

7.1.2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形态塑造

7.1.3材料的发展与产品设计

7.2对材料的基本认识

7.2.1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7.2.2材料与产品

思考题

第8章产品造型的创新…

第三种存在 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 朱嘉明 著 经济 deepseek 对话时代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 历史不会熔断 AI时代生存手册

【推荐理由】历史热推

【到手价】29.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