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女儿班上有个小朋友牛牛,我听见过班上的三个老师都说过牛牛爱打人。因为老师很少负面评价一个孩子,可见问题的严重性。问牛牛为什么爱打人,牛牛说,爸爸妈妈说的,不能让人欺负。老师把问题反映给孩子家长,孩子妈妈借口说孩子去年上小托班时,经常挨打受欺负,所以才这样教导孩子的。
其实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长途,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格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学了很多技能,培养了很多品德,说到底还是怎么适应社会。
牛牛的父母看似找到了一个让孩子立足于社会的法宝,父母的初衷不过是让孩子不受欺负,培养孩子霸道的个性,在以后的成人世界里也不吃亏。确实成人世界里有许多这样那样不合理、不完美的现象,但是牛牛父母这样做是绝对不对的。先不说孩子一生品格养成这样的大问题,单就孩子目前来说,因为与老师教育理念的不一致,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会把这类孩子划为另类,这也给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造成压力,小小的孩子要为父母的错误买单。牛牛父母这样做,不是帮助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孩子的生活,单纯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幼儿园或学校生活,二是家庭生活。家长很不放心的是学校生活中怕孩子吃亏,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健康的,任何一个教师都会竭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作风,在班级工作中不会特别宠爱某个孩子,也不会去欺负某个孩子。在学校里,孩子们是按照一个标准被锻造的。
孩子的差异性品格,绝对一点讲,是由家长的差异性决定的,孩子的行为反映的就是大人的观点。我不赞同吃亏是福的观点,也不赞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态度,凡事应该客观实际地分析,让孩子既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培养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做事的分寸,“过”和“不及”都要不得。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答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想关于孩子吃亏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应该能从孔子的话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