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自1992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先后有韩国、美国、埃及、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墨西哥、苏丹、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40多个国家2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 2014年,宁夏大学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6年-2014年,学校先后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技项目1500余项,经费总量3.3亿元,2012年度总经费超过了1亿元。2013年度经费较2012年增长10%,达到1.1亿元。先后承担和完成了"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园艺节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问题研究"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和课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1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60项。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各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1900余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3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6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清真牛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应用推广了一批技术、装备。
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现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各学科领域实验室93个。能源化工(天然气转化)重点实验室、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东基地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实验室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夏学研究院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宁夏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150余万册,其中,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各学院藏书近40万册。先后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超星学术视频讲座等。《汉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两种善本先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学校公开出版学术期刊4种,《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多年入选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5年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北地区宁夏主节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多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3年以来先后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2008年,被《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确定为核心期刊。多次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等荣誉。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
《我们是年轻的大学生》
作词:陈育宁
作曲:程牧
歌词如下:
心中装着无数的梦想,憧憬着那远大的志向。
我们聚集在贺兰山下,为的是重振西部的辉煌。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肩负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用青春谱写人生的华章。
探索的征程从校园启航,奋斗的事业在这里打桩。
我们珍惜分分秒秒,为的是民族的期盼,祖国的荣光。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肩负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用青春谱写人生的华章。
宁夏大学校徽中心图形寓“宁大、人文”四字,从左至右看似汉字“宁大”二字,自上至下看又似“人文”二字。 “人”与“文”字形代表人文、人本、文化、文明的理念,同时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图形中三重笔划的“人”字形含“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意。“宁”字还表明学校所在地宁夏。校徽取墨绿色为底,象征着和平、生机与繁荣,也象征着宁夏大学地处回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校徽中心图形动感较强,形似奔跑者,给人以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印象,体现宁大人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畏艰难、团结奋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面貌。
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列文化建设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大学生“博亚文化”论坛、“贺兰之风名家讲坛”、“双百”师生品牌个人形象优美展示、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标牌扮靓校园等品牌活动,以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塞上研华”研究生学术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记者节和新生文化节等五大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繁荣宁夏大学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气息、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学校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且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在创新与上海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先后与多所国内著名高校结成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关系。立足于民族区域特色和特色优势学科,与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台湾亚洲大学、铭传大学、东海大学结为重点合作伙伴。与阿联酋迪拜大学合作建立了海湾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的宁夏地区唯一的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自1992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2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学校的校友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成立了宁夏五市校友会、银川工商企业界校友会、北京校友会、陕西校友会及上海校友会。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和综合改革”的原则,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西部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