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艺品品种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40
分类

1988年,济南刺绣总厂的发丝绣作品《竹林七贤图》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国家级珍品的荣誉称号。

【勾针制品】手工编结的工艺品。它采用一种特制带勾的铁针,将棉线缠绕编结成各种图案。一般是先勾织成小块花纹,然后联结成大块成品。也可同其他花边制品结合起来,生产满工台布、床罩、沙发靠垫、钢琴罩,以及衣、裙、鞋、帽等产品。勾针成品具有纯朴、典雅、浑厚的特点,装饰性极强。勾针制品简单易学,便于操作,在我国城乡广为流行。山东多分布于青岛、威海、烟台、潍坊的一些县市,以海阳县,乳山县产量最高。1986年,海阳丽花牌勾针制品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8 年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格丽丝】1982年青岛刺绣厂陈鑫选等人根据抽丝针法特点,研究创新的机绣花边。其工艺特点是:按图案设计要求,将一种特制的抽丝布料(空格纱)反贴在绣底上,运用八挂针等新针法,将抽丝、雕镂、扣眼、镶补、平贴等工艺结合一体运用,绣制出各种玲珑华丽的抽纱图案。

格丽丝产品,除具有针法严谨多变、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等特点外,还具有手工刺绣的细腻、华贵、富丽的特色,和手工花边质朴、整洁、清秀的风格。同时,空格纱的反贴工艺还解决了扣眼边易脱落的缺点。

格丽丝的问世,为改革传统刺绣手工艺,降低生产费用,增加新品种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产品在图案设计、原材料运用、绣制技艺、制作过程等方面也都有改革创新之处。在1985年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格丽丝产品荣获金杯奖。

目前,格丽丝在国际市场已打开销路,产品销往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

【天鹅牌机绣花边】青岛机绣花边厂生产。机绣花边可分为3类:刺绣花边、机织花边和镶边花边。

1968年,青岛机绣花边厂在国内首家引进大型刺绣花边机,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缝纫机绣花经济效益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也为山东省传统出口工艺刺绣产品增添了新的品种。

刺绣花边的主要用线是各色棉线,也选用涤纶线和金、银线。底布原料以棉布、涤棉布为主,近年来又采用特制可溶底布。“溶空花边”即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制做的新产品。它既保持了山东抽纱工艺品的传统特色,又具有“天鹅牌”刺绣产品的特有风格,在国内属首家生产,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机织花边,是引进提花经编机、花边机编织而成。主要原料是锦纶丝、涤纶长丝、加工丝,产品效果接近传统手工网扣工艺品,又具有产量高、质量稳定、用途广的特点,在美国市场很畅销。

镶边花边,以原白、漂白棉线为主,用引进镶边机编织,酷似山东传统手工“棒棰花边”。

上述3种形式的花边,均可直接或配套制做各种用途的室内装饰品,如窗帘、台布、沙发靠背、床罩等,也可用于各种款式的女装、鞋帽、童装及杯垫、餐巾,手帕、领带等用品的制做。

【即墨镶边】亦称“即墨镶边大套”。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素有“抽纱瑰珍”之誉。以做工精细、图案大方、造型优美、色调古雅、质地柔和、规格齐全、档次分明而驰名中外,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墨镶边源于当地历史悠久的民间“手绣”。民国初年,即墨手工艺人卢忠希将从英商“洋行” 引进的一套 “花边”样品,与本地的“手绣”工艺相融合,初创了即墨镶边雏形。后经群众进一步发展,将绣花和花边镶拼,并集抽勒、编织、扣锁等十几道工序和80种针法于一体,遂形成“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的主要原料是不同股数的特制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颜色以米黄、漂白为主。即墨镶边的突出特点是工种上虚与实、明与暗、沉与浮形成各种对比,能充分体现图案美。如全白镶边床罩,内外四层绣花,间隔五道细花边,床罩本身虽没有其他色彩,但在光的作用下,布的经纬和线的绳纹呈现出一种隐约层次,使其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绣花的雕空和沉浮的花纹,花边的浮纹和底纹,两者相衬相托,形成对比,显示出层次分明、婉若浮雕的图案纹样。尤其将成品覆盖在有色物体上,透过镂空的花边纹样,有一种“花窗观景”的感觉,这是即墨镶边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即墨镶边以其传统艺术特色和悠久历史,更以其优异的质量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深得国内外用户的信赖和喜爱。在历届国际抽纱工艺品展销会上,即墨镶边一直是佼佼者。1983年,即墨镶边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青州府花边】青州府花边属抽纱编织品中的小棒棰花边,当地群众称“栏杆”和“大套”。青州府花边既是当地传统工艺品,也是山东传统出口名牌产品。其特点是织工细腻,色泽素雅,技术精湛,图案美观,手感柔软,有“抽纱之王”的美称。近年来,花样已达120余种,产品主要有台布、床罩、盘垫、茶几套和沙发垫等。尽管产量年年增加,但在国际市场上仍供不应求。1984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青州牌青州府花边荣获金杯奖。1987年外贸收购总值2000万元,创汇500万美元。

青州花边源远流长,19世纪末编织业在民间已很普遍,其中尤以花边、发网称著,产品远销欧、美、澳等地。建国后,由只作衣物边饰的“带形花边”,发展为盘垫、茶几套、小镶件和台布、床罩等大型产品。

青州府花边分纯花边(又叫满工花边)和镶拼花边两种。纯花边是整块花边全由细线编织;镶拼花边是以纯花边为主与麻布刺绣相拼接而成。

青州府花边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几十对木质棒棰。这种棒棰长3寸左右,筷子般粗细,一头缠线,一头系圆珠(圆珠起稳定和坠线作用),方法是将棒棰相互穿插,使经纬线相交,在带状“密龙”骨架上用平织、隔织、稀织、密织等多种手法进行编织,构成各种瑰丽优雅的图案,然后配成大套成品。

另外,以栖霞县为集中产地生产的棒棰花边,与青州府花边同出一源,其制作过程、操作技法亦大同小异。仅是所用工具的规格及产品的特色和发展历史,有所区别而已。1986年9月,栖霞棒棰花边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1987年该花边创汇500万美元。

【烟台绒绣】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烟台绒绣以色彩绚丽、绣工精致、 形象逼真、 风格高雅而闻名。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画,即烟台绒绣的代表作。

1983年注册为金羽牌的烟台绒绣,现有30多个品种,1万多个型号,线色达1300多种,工艺针法60 多种。既能绣制图案丰富的提袋、靠垫、盘垫、地毯、壁毯等日用、装饰品,又能绣制中外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等高档艺术精品。1979年在全国人像绣评比会上名列前茅,轻工业部为其颁发了伟人绣许可证书。此后一些国家首脑、社会名流争相定绣人物肖像。

绒绣源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烟台绒绣吸收西方艺术风格,又融汇东方艺术精华,使之更加瑰丽多彩,被国内外用户视为名贵佳品。1983年,金羽牌绒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6、1987 年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地毯协会颁发的优秀产品证书。1988年在全国绒绣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同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又获银杯奖。产品畅销中东、西欧、大洋洲及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创汇107万美元。

【招远网扣】网扣,是以网形面料为基础进行编结绣花成型的工业品,属抽纱的一种。招远网扣

(大众日报社供稿)

招远人民素有编“发网”和“渔网”的传统技能,后受欧洲抽纱工艺的影响,由民间艺人创造出中西合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