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扣花边”,经精心设计和相继探索,图案和针法不断改进,又创造了编布、圈线、拉网、勒瓣等具有立体效果的工艺针法,形成风格独特的“招远网扣”。
新中国成立后,招远网扣花色逐渐更新,由过去的单一本色发展到现在的漂白和彩色。本色网扣自然典雅,素淡朴实;漂白网扣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彩色网扣色彩鲜艳,绚丽妩媚。建厂初期只有 3个品种十几个规格,现已拥有各种床罩、大型窗帘、台布、琴罩、各种沙发垫、衣服、挂画等几十个品种2000个规格。并总结出了顺线、缠梗、细线编布等新的编织技艺。在表现题材上也由开始的几何图样发展到现在的花卉山水、 飞禽走兽、 名胜古迹等复杂图案。1974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的《潇湘翠竹》 , 运用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技巧,采用粗线和细线编布的编织技艺,成功地塑造了竹的 “潇洒之姿”和“逼檀栾之秀”的挺拔气质,受到来访外国贵宾的赞赏。
目前,招远网扣已远销亚洲和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荣获金杯奖。1987年外贸收购总值1150万元,创汇325万美元。
【招远工艺丝毯】以桑蚕、柞蚕、蓖麻蚕等天然蚕丝作原料,手工操作精制而成的高档次工艺品和生活消费品。
招远工艺丝毯有120道、200道、260道、300道不同规格。以图案精巧、色调明快、技术精湛而著称。无论是数百平方英尺的宏幅巨制,还是只有手帕大小的小件微作,都具有平、紧、齐、匀、柔和、坚固等特点,端庄秀丽、典雅大方。在构图和设色上,美术设计人员刻意研究了国内外传统丝毯图案艺术的不同风格流派,根据不同国度和不同层次用户的欣赏水平,吸取雕刻、抽纱、壁画、国画等艺术的养分,既讲自然淳朴,又讲艺术效果。他们设计的牡丹、玉兰、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象征富贵吉祥的图案及富有传统色彩的博士图案,看上去犹如云锦天成,为外国客户视如珍品。
招远工艺丝毯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1987年招远县加工生产工艺丝毯9000余平方米,创汇100多万美元。
【蓬莱梭子花边】梭子花边属于抽纱类编织手工艺品。它是编织者左手牵出梭中绵线头,右手捏梭进行穿引圈结,编织出的一种多呈梅花形的圆韵花边。因这种花边的主要操作工具是用金属或牛角制成的小梭子,故称梭子花边。
蓬莱县是梭子花边的主要产地。20世纪初,蓬莱城内的妇女就普遍织梭子花边。开始人们是自织自用,将这种小花边装饰在衣裙、鞋帽及枕头、门帘之上,以美化生活。到60年代初,县里建起了绣花厂,经技术人员不断研究、试验,改革编织技术,创新纹样图案,由边饰扩大到连缀一起的整体花边,从此打开了销路。梭子花边计有盘垫、台布,床罩、件货、服装、披肩、围裙、小花边等9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由于工艺精密,质地厚实,装饰效果别具一格,20年来产品畅销欧、美、亚、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80~1987年的8年中创汇2385万美元。
1979年,梭子花边在全国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质量检测评比中,夺得同类产品第一名。1980年在全国工艺美术质量评比中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同年注册为“蓬莱阁牌梭子花边”。1983年对外贸易部授予荣誉证书。1987年,完成产值1708.1万元,实现利税203万元。
【威海满工扣锁】扣锁又名雕绣,是从棉麻布绣花中演变出的一个绣花品种,以扣针锁绣见长。因作品不论大小规格,均布满花纹,通体锁绣,故称之为满工扣锁。制作时,先将布料按疏密层次布下图案,锁好花纹边线的轮廓,再剪去花纹以外的底布,形成镂孔,以此衬托布面的图案造型,使其层次清晰,产生雕镂的艺术效果。
锁绣技艺在我国历史久远,锁绣之后再进行雕刻透镂,则是吸收了西欧中世纪民间刺绣的技法。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我国形成了以扣针锁绣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扣锁产品。胶东各地农村绣花妇女均能掌握此种技艺,以威海市城乡 “绣女”的作工最为精细,威海满工扣锁遂蜚声中外。
威海满工扣锁产品主要有台布、床罩、盘垫等。图案多以牡丹、葡萄、月季花为主。花式为多层次的雕镂,配合抽勒、平绣、垫绣、编织等工艺,使其形成沉浮、曲直、疏密等不同对比,给人以较强的立体感;加之做工精致,产品平整坚挺,已成国际市场上的名牌,欧美各国称其为“威海卫工种”。 1981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威海满工扣锁获银杯奖,并注册 “威海卫”牌。1988年又获金杯奖。
【孔雀牌绣花衣】荣成市石岛刺绣厂生产的工艺美术服装。它以精纺的高级真丝绸、涤丝交织绸、软缎、双皱等为面料,博采民间刺绣和烟台花边针法,吸取国外不同时期的装饰纹样,绣刺各种花式,图案新颖,绣工精细,针法多变,如同雕琢又不露痕迹。尤其是垫底直针绣更别具一格。该绣法将花瓣先铺上底线,后用细如毫毛的白丝线插绣,无论胸花、袖花均闪闪发光,如同嵌银,玲珑剔透。
孔雀牌绣花衣裁剪适体,款式新颖。女衫有开领、圆领、中式领、西式领等多种款式和对雕、全绣、散点、门前条花等多种花式。有衬衣、旗袍、连衣裙、筒裙、睡袍、和服、司马克童装、披肩、头巾等5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
孔雀牌绣花衣自60年代初投入国际市场,销往欧、亚、北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7年出口45万件,创汇244万美元。
【长寿牌生丝台布】荣成市石岛刺绣厂生产的刺绣产品。
生丝台布用质地精细透明、舒适挺括的466生丝作面料,选用与面料物理性能相适应的人丝线、真丝线为绣线,取我国四大名绣及胶东民间刺绣的各类针法绣制而成。生丝台布以民族传统的刺绣技艺与国外室内装饰格调融为一体,并突破花边类灰、黄、白3大色别的限制,采用茶色为基调,给人以温暖、安然之感。针法上还运用当代绣花衣的一些技艺,如托底影绣,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使人感到含蓄、典雅,被香港友基行称为“东方艺术”。生丝台布进入国际市场后深受客户欢迎,样品货号被国外花边商视为“交易王牌”,出口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石岛刺绣厂根据生丝台布下水洗涤后出现花斑这一问题,选用涤丝作面料,其质感和透明度不亚于生丝,且不折不皱,下水不花,形成了“涤丝绣”新产品,制作工艺和绣制技法与生丝绣品相同。投入市场一次打开销路。
生丝台布1980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2年获省优质产品奖。涤丝台布于198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年获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云龙绣】云龙绣是一种手工兼机制的新型刺绣品,1982年始创于文登县绣品厂。该产品以透镂迂回婉转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似龙腾云间,若隐若现,故名云龙绣。
云龙绣的整个试制过程着眼于工艺技术的改革创新,最后创出“巧联目”新工艺和“云龙针”、 “回跳针”新针法。云龙针、回跳针是云龙绣制品特有的技法,其特点是针码疏密相宜,粗细适度,虚实并举,花样繁多;既有崩纱效果,又具装饰风格。“巧联目”新工艺是在各种可熔性面料上,用恒温电针凿目代替手工抽勒与雕镂。这种处理方法不但酷似抽丝勒花,而且能使“目”的边缘化学纤维凝结,不吐丝,不变形。手工抽丝要受经纬线的限制,只能横平竖直,无法弯曲,而运用“巧联目” 工艺后,无论怎样委婉曲折的纹样,均能制作,这就为抽纱图案的变化开创了新路子。施行巧联目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