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灭掉这两个王国后,不仅消除了来自西、北部方向的威胁,而且有利于吐蕃兵员、军粮和马匹的补充,使之得到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为吐蕃王国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慕唐求亲
平定内乱、征服诸羌、重新统一西藏之后,富于政治远见的松赞干布一面积极主动地派遣使者赴邻国泥婆罗(今尼泊尔),互相进行贸易,推销手工艺品并聘请工匠及艺人传授建筑、绘画、雕刻技艺;一方面与唐王朝取得联系。缔结和发展了藏汉两族的亲密友好情谊。当时,中原地区的唐朝在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李世民的统治下,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声威远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松赞干布对于盛唐有着深远的仰慕之情
,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唐太宗派使臣冯德遐持书信前往致意。松赞干布“见德遐,大悦。 闻突殿与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可是,当时唐太宗没有同意。
贞观十二年(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25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率禁卫军劲旅从吐蕃远道出迎。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与松赞干布迎亲的队伍相会。 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与文成公主返回吐蕃,对自己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邑、立宫殿。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停止赭面习俗,自己也换下毡裘,穿上丝绸衣服,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唐朝国学去学《诗》、《书》,又请唐朝识文之人管理吐蕃的表疏。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这两项待遇,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唐太宗伐高句丽返回,松赞干布使禄东赞上书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其献的金鹅高七尺,中实酒三斛。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出使,被中天竺劫掠,松赞干布派精兵跟从王玄策击破中天竺,派人来献俘虏。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册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祭昭陵。唐高宗称赞松赞干布,进封他为賨王。根据松赞干布的容貌雕刻石像,陈列在昭陵玄阙之下。
英年早逝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
去世,享年34岁。其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由于尺尊公主感染了瘟疫后传染给了松赞干布,不久松赞干布便在彭域的色莫岗(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彭波农场附近)逝世;另一说松赞干布是被仇视佛教的苯教教徒暗杀而死的。次年吐蕃以极为隆重的葬礼,在琼结的吐蕃历代赞普王陵之间为松赞干布建起了一座很高大的坟墓,称之为“木日木波”。由于其子共日共赞早逝,遂由孙芒松芒赞嗣位,大论禄东赞摄政。
咸通十年(869年),吐蕃本土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乾符四年(877年),起义达到最高峰,吐蕃境内的王室、贵族、大小奴隶主几乎被逐杀殆尽,四名奴隶军首领将历代赞普王陵瓜分并大肆挖掘。 松赞干布的“木日木波”陵被没庐氏和久氏(党氏)分得,因此未被挖掘,保存至今。
为政举措
综述
在重新统一吐蕃王朝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巩固政权,使之更加繁荣、昌盛、强大,松赞干布尽最大的努力,建立集中的统治机构,制定严密的制度,积极果断地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
政治制度
长期以来因氏族制的残余,传统习惯以及部落间的界限等因素
,吐蕃王朝虽称统一,而实际上并未建立起政令统一的强大集中的王权,这种政体极不利于吐蕃社会的发展。同时,有鉴于以前父王被害和大贵族的分裂叛乱也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控制地方贵族势力,松赞干布遂依照唐朝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置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进一步加强和集中了王权。
吐蕃从第17世赞普起,设立了大相,作为赞普的辅臣。松赞干布起,将中央高级官吏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大相,称为大论;又设副相1人,称为小论;另设兵马都元帅正副各1人,执掌兵权。第二类为宰相僚属,其中有内大相1人,掌管国内事务,整事大相1人,管司法诉讼;另有外交、财政等官。“诸官之中,大相最尊”“事无大小,必出于宰相,便宜从事”,而居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松赞干布能知人善任,协助他管理行政事务的最著名的四贤臣有吞弥·桑布扎、禄东赞(即噶尔·东赞)、支·赛当汝恭顿和娘·赤桑扬顿,他们为吐蕃王朝建政初期立下了功勋。
松赞干布制定了“十善法律”,共计20条。如孝敬父母,敦睦亲族,敬事长上,帮助邻里,报答慈仁,尊敬高德,以圣哲为模范,酬德报恩,斗秤公平,不用伪度量衡,与众和谐,说话温雅,酒食知量,心性忠直,虔信佛、法、僧三宝等;有的是保护私有制财产和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条文,如追回偷盗者赃物并补罚8倍赔偿,及时还债,不得抨击种姓高贵者,应受其教诲。除此之外还有杀人者偿命,斗争者罚金,奸淫者断肢、并流放异地,诳语者割舌等等。总之,它反映了统治者以佛教的戒律为准绳,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标准,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安定,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严格等级制度并区别官阶之高低,松赞干布还仿效唐朝典章,规定了官阶品位制度,即向各级官员颁发了不同质料制成的章饰(又叫“告身”),凡分六等:第一等是瑟瑟(翡翠),二等是金,三等是银镀金,四等是银,五等为熟铜,末等为铁。臂章钉在方圆三寸的粗毛布上,悬于臂前,以别贵贱。王朝还建立了奖惩升迁制度,凡官吏建立功勋者可获奖赏提升,失职犯罪者定受惩罚,或撤职或判刑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