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1942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狠抓了机关作风整顿和生产自救运动。

1944年,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保应以东广大地区,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扭转淮南地区抗日被动局面。

国内战争

1945年,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并当选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同粟裕指挥部队作战40多天,完成华中战场作战任务后挥师山东。

1947年谭震林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指挥内线“兵团”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

1948年,同许世友指挥发起胶济线西段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

1949年,谭震林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间,中央军委对全军实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谭震林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建国之后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

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十年内乱期间,谭震林气魄雄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作坚决斗争,严厉斥责张春桥并揭露江青的野心,虽惨遭迫害仍不畏强暴,毫不妥协。

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撰文推动真理讨论

应《红旗》杂志约请,谭震林撰写了一篇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的文章,文中宣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这与《红旗》不卷入的态度相悖,谭震林又不愿删改,只好将文稿报送中央常委裁决。1978年11月中旬,邓小平在对谭震林文章的批示中,严肃地批评了《红旗》对真理标准讨论的消极态度。他说: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改了一点,如《红旗》不愿登,可转《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邓小平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的深入展开。

主要事件

1902年4月24日生于湖南省攸县,9岁入私塾读书,12岁到书店学徒。1925年冬在当地结识中共党员,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攸县工农纠察队队长。

1927年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茶陵县总工会主席、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县委书记。1928年5月在中共湘赣边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湘赣边特委委员,后负责湘赣边工农兵政府土地部工作。6月起任中共永新县区委书记,湘赣边特委代理书记、书记,中共红军第4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工农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随部队进军赣南、闽西,先后任红4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次年5月起,任闽西红军学校校长、红1军团第12军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福建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建地方部队,为主力红军输送大批武装力量,并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在“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开展的反“罗明路线”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被调往瑞金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科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与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闽西地区军民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见闽西红军三年游击战),抗击国民党军的多次“清剿”,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闽粤边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2、第3支队副司令员。率领第3支队进入皖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同日军作战,曾取得马家园、繁昌等战斗的胜利。

1940年4月调往苏南,主持东路地区党、政、军工作,领导该地区人民武装,打击日伪军和顽固势力,扩大抗日局面。后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南区委员会书记,领导苏南军民挫败日伪军“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1943年1月任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委员会书记,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扩大抗日武装。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他同司令员粟裕指挥苏中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兼任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政治委员,与司令员许世友一起组织指挥了胶东保卫战,周张、潍县等战役。1948年9月参与指挥济南战役,在促使国民党军吴化文部队起义中,做了大量工作。淮海战役中,是中共总前委成员之一,参与战役的组织和指挥。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4月兼任第7兵团政治委员,指挥第7、第9兵团强渡长江,进军浙江。同年5月杭州解放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代理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和治淮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1954年12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是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1958年增补),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精彩人生

识人善任

在井冈山时期,谭震林到新成立的红四军四纵队担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问他:“四纵队靠什么起家?”谭震林很风趣地回答:“把政治上坚定、打仗勇敢的人提拔起来,把这方面不合格的人撤下去,四纵队不就有战斗力了吗?”他是这么说的,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早在1927年11月,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谭震林是县政府主席,韩伟是警卫排长,负责县政府警卫工作,他俩时常在一起。原来韩伟参加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叶挺独立团,攻打过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谭震林在独立团攻打攸县时,主动为独立团带路送饭,组织架设浮桥,曾受到团领导赞扬。韩伟被谭震林那种谦虚认真的态度所感动,越发尊重谭震林,而谭震林也非常信任韩伟,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

1929年,由于红四军在一次战斗中失利,前委机关和军领导险遭不幸,为加强前委的保卫工作,毛泽东亲自指派谭震林组建主要负责警卫工作的混成大队,并兼任大队党代表,谭震林立即举荐韩伟担任该大队副大队长。1930年,谭震林担任红十二军政委,不久,就把韩伟从团长提拔到师长,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指令韩伟代表红十二军指战员从朱德手中接过绣有“沉着杀敌”四个大字的军旗,可见谭震林对韩伟的信任程度。1932年成立福建军区,谭震林先是担任军区政委,后又改任司令员兼政委,不久,把韩伟提升为军区参谋长。在短短4年时间里,韩伟连升三级。红军主力长征后,谭震林领导留在闽西的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他到郎车组织领导岩南漳边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当时,陈戊己刚入党,本来准备跟队伍上前线的,谭震林到郎车后,时常叫他去办一些事情,每次他都圆满地完成任务,得到了谭震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