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车驾幸杞县空桑伊尹庙,并勒石纪盛。碑文《家谱》有记载。其文曰:宋真宗御制碑赞 始就于桀,以劝人臣之忠;后归于汤,以济天下之难。咸有一德,敷祐万方。大节昭明,嗣王服其训;余庆不坠,令子承其家。旧礼攸存,明祀新享。朕因驻跸,永用怀贤,聊复刻铭,庶几旌善。赞曰:成汤之仁,溥率来宾,阿衡之忠,天辅成功。民难既平,嘉谟宾贞,五室不衰,大训可知。苹蘩之祭,传于永世,金石之刻,表予褒德。《家谱》对伊尹的记载较为详细,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代元圣名尹又名挚,夏后皋八岁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三十七岁己卯耕于有莘,汤使人以币聘之,三反而后从。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适夏以观桀之政,及入夏,知桀之不可为也。复归于亳,相汤,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元祀戊申,伊尹作伊训,冬十有二月,伊尹词告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名,明言列祖之成德,以训于王。太甲不能用,二祀己酉,因即汤之墓营桐室以训太甲,使居忧焉。太甲悔过,终丧三年。三祀冬十有二月朔,遂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太甲三篇,以申戒之,于是尊之曰阿衡。及其老,作咸有一德,以政归太甲。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年百三十岁,大雾三日,沃丁祀以太牢,亲临丧以报大德,葬于亳。”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从夏末至清,历三千四百多年,且中无缺失,实在是个奇迹。它对于伊尹研究,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对于族谱学、人类学、姓氏学皆有莫大意义。

主要成就

医学

根据学者考证,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权为相之外,更为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巫师。商是一个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国家大事小情皆要通过占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上古巫、史、医合一,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如蜚声远近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长医术闻名,《说文》释“尹”作“治也”。古文字学家康殷就指出:尹,“象手执针之状,示以针刺疗人疾病”;官名尹“同样是医疗治调之意的引申·转化”。“伊尹”同时具有来自伊水的医和相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伊水的巫师。

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在“道家”类中著录有伊尹所著《伊尹》五十一篇。班固注曰:汤相。此书又与《太公》、《管子》、《鹖冠子》、《淮南王》等同被班固列为兵家,似又可以当做兵书。小说类著有《伊尹说》二十七篇。班固注曰:“其语浅薄,似依托也。”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伊尹书》一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其中还有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黄尹”诸称皆指伊尹。甲骨文记载的疾病约有二十多种,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蛊、龋等,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等,虽然不能说与伊尹有直接关系,但伊尹肯定参与过类似占卜活动。

《汉书·艺文志》中有《汤液经法》,医家都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晋代皇甫谧就认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南朝梁陶弘景在列数古代医哲先贤时也不忘伊尹的功绩:“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明李梴也历代上古医家圣贤中也记载:“伊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元代王好古撰有《汤液本草》一书,他坚信汤液就是伊尹所创立的:“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为万世法,既简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要,则不害为汤液。”

历代医家皆对伊尹创制汤液的故事深信不移。元代起的三皇庙中,伊尹已列配享,与上古传说的医家进入医家朝拜的殿堂。清代陆以湉记载了京师先医庙的沿革情况,在先医庙诸位名医中,伊尹赫然在位:“京师先医庙,始于明嘉靖间。(按:元贞元间建三皇庙,内祀三皇并历代名医十余人,至是始定为先医庙。)本朝因之,中奉伏羲,左神农,右黄帝,均南面,句芝、风后,东位西向,祝融、力牧,西位东向,东庑僦贷季、天师、岐伯、伯高、少师、太乙、雷公、伊尹、仓公淳于意、华佗、皇浦谧、巢元方、药王韦慈藏、钱乙、刘宗素、李杲,皆西向,西庑鬼臾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张仲景、王叔和、抱朴子葛洪、真人孙思邈、启元子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皆东向,以北为上,岁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致祭。”

还有人将黄帝、神农和伊尹并称为“三圣人”的说法:“隐医医之为道,由来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本乎神农;汤液则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赞天地之生育,其有功于万世大矣。万世之下,深于此道者,是亦圣人之徒也。贾谊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隐于医卜。孰谓方技之士岂无豪杰者哉?”

清代徐大椿则认为汤液并不是伊尹发明的,而是至商代伊尹时开始盛行而已:“《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汤液之说,大抵汤剂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

1985年,当代名医姜春华在《中医杂志》撰文指出《伤寒论》与《汤液经》的渊源关系。依据除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之外,还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写卷子本的传抄本——梁·陶弘景《用药法要》。该书说:“诸名医辈张玑……等,咸师式此《汤液经》法。”并细数了其中的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乌汤、大小玄武汤、大小阳旦汤、阴旦汤等。其实关于《伤寒论》来源问题历代医家并不避讳,王好古曾说:“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清代陈修园也指出:“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

伊尹的《汤液经》在宋代时民间还有残存,如《普济本事方》在大柴胡汤方的最后一味药大黄后即以小字说明:“伊尹《汤液论》大柴胡同姜枣共八味,今监本无,脱之也。”。《大濩》虽然是武舞,但音乐宽厚温和,充满劝善仁爱的厚义。吴国公子季札欣赏《大濩》后,感叹地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圣者如此伟大,仍会为不足感到惭愧,做圣人真是不易呢!)

这里不但有铿锵的音乐,还有美妙的万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此外还有“嘉客”,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孙以及诸侯们,前来助祭的。可以想像到这种典礼是怎样隆重了。并且祭的第二天,按例还有举行一次祭的,叫做“肜”祭。

诗经中有诗《那》记载了大濩乐舞: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第三种存在 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 朱嘉明 著 经济 deepseek 对话时代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 历史不会熔断 AI时代生存手册

【推荐理由】历史热推

【到手价】29.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