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旅游】 1998年,崂山风景区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74万人次,实现非贸易收入40 00余万元。北宅樱桃节活动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组织承办的第八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吸引游客达130万人次。 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整治商贸市场和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加强城乡供销、商贸网点和农贸市场体系建设,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1亿元。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3亿元。
名胜古迹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是山东省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以崂山险峻奇特的山光水色及道教文化著称。崂山古作“牢山”,亦作“劳山”,《南史》始作“崂山”。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由5个风景恢复区和巨峰、流清、上清、太清、 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登瀛9个风景游览区以及景区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 共有景点220余处,其中以明霞散绮、云洞蟠松、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龙潭喷雨、华楼迭石、巨峰旭照、狮岭横云、那罗延窟等12景为最。
巨峰又名崂顶, 位于区境东南部,海拔1133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上有1932年修建的方形观日台,四边装有铁栏杆;下有明朝山东提学陈沂题的“面壁洞”。峰前石壁上刻有杨得志的冠顶诗:“登望黄海,巨志诚成,峰注云霄,顶灰来敌”。西南侧建有台阶数十层,可攀登峰顶;北侧有天乙泉,水质甘冽,为白沙河源头。登顶四望,东、南两面碧波参天,西面青岛街市红楼绿树尽收眼底。
石老人位于中韩镇石老人村南, 矗立于离海岩100多米的黄海中。系被海水冲击腐蚀而成的巨型礁石, 高约4米。远望似一危坐老人,故名。石老人脚下有两个天然石洞,吞吐着汹涌的海水,发出巨大的声响。
华楼山位于李村东北部,主峰海拔408米,面积1平方公里。峰顶有一巨大叠石似楼,故名华楼;传说曾有仙女在此梳洗过,故又名梳洗楼。山上还有华楼宫、玉皇洞、聚仙台、翠屏岩、王女盆、南天门等多处名胜。
北九水位于崂山主峰西北,发源于巨峰天乙泉,长约10公里,分内外两段,各段均有九处转折, 故名。水流至北宅科东南7.5公里处,遇悬崖跌落而下,形成瀑布,其声如潮音,故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形成上下两湾,上湾口小而深,形如缸,下湾浅而大,形如湾,水色如靛,故名靛缸湾。其水清冽甘美,是著名的崂山矿泉水。水流穿山跃石九折而下,每一转折处都有一奇景,犹如一幅山水长卷。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简称下宫,位于崂山东南隅,负山面海,环境幽静,气修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称。太清宫是崂山规模最大、历史较长的道院,初建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供奉三清神,故名太清宫。后经历代修建,至明代始具现规模。现有庙宇房舍240余间,庙堂分三组:三宫殿、三清殿、三皇殿。整个院落结构严整,院中有汉植的古柏、银杏和唐代的龙头榆。宫内名人题刻很多,清末康有为二度太清,刻有“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白果耐冬多阅劫,崂山花闹紫微明”一诗。蒲松龄以太清宫的耐冬为题材,写了神话故事《香玉》,至今脍炙人口。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海岸,系佛刹,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庙宇房舍百余间,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华严庵。藏经阁藏有清顺治九年刊《藏经》一部(现存青岛市博物馆)。寺旁有栖霞农民起义首领于七墓。山后有寂光洞、望海楼、狮子岩,山下有“山海奇观”(石刻)等名胜古迹。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海岸, 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房舍20余间。正殿祀“三皇”“三清”,配殿祀“三宫”“真武帝君”。周围古松蔽日,青竹婆娑,宫后有狮子岩、绵羊石、翠屏岩、仙人桥、白龙洞等名胜。建于宋代,始名太平兴国院,南宋重修,清朝改为今名。
徐福岛位于南窑半岛南面的海中,距陆地很近,面积约1平方公里,分大小两岛。传说当年徐福为秦始皇求仙药,从这里登船前往东海瀛洲,徐福岛因此而得名。
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石老人”景观而得名,位于崂山区海滨一线,东起石老人村,西至东海路与南京路交汇处,北依浮山、午山、金家岭,南滨黄海,东西长约12.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青山叠翠,碧海连天,海山景观浑然一体,三山环抱一个月牙形大海湾,内有标志性的景观石老人。是避暑度假、海水浴和海水游乐运动的好地方。
康有为墓康有为1923年来青岛定居,1927年3月31日逝世,先葬于李村镇南约1.7 公里之象耳山西北麓山脚下,“文化大革命”中遭严重毁坏。1985年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在浮山之阳桃花岗下重修康有为墓,北依大学峰,面向黄海,陵前为青岛大学校园。